1950年元旦刚过,国徽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政协的邀请后,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了设计竞赛。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主要设计者的清华大学营建系的《拟制国徽图案说明》中,主张:“拟制图案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构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也可以说,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齿轮,组织略成汉镜的模式,旁用嘉禾环抱,下面以红绶穿瑗为结束。颜色用金、玉、红三色。”
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国徽图案。该方案的突出特点是色彩鲜艳、风格写实的天安门,形象是斜透视。张仃他在《国徽应征图案设计含义》中阐述道:“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红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1950年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商议修改的基本路子。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案。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
6月20日,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国徽方案,这也是国徽审查小组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两张草图主体内容相差不多,如都有天安门,不同的是,清华大学设计的是正面透视图像,颜色是金色和红色两种;中央美院设计的是从侧面斜视的投视图像,颜色是五彩的。会议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所以,此次方案的选中造成了国徽设计者是清华大学营建系的传说,但事实上,在那个年代,所有工作都是集体工作,新中国一切都是国有制的,你的劳动也是国家的,也没有版权一说,并不存在国徽设计者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