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中,伏羲名号就有三种,分别为“伏羲”、“伏犠”、“伏戏”,前后不统一,身份混乱自相矛盾;且在上古著名人物排序中顺序也各不相同,或在禹、舜、黄帝之后,或在其前,地位没有固定一致。这说明在庄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伏羲尚在传说时期、创造过程中,是一个不确定的、尚未定型的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又有如《管子》、《荀子》、《商君书》等记载了伏羲的典籍,其中《系辞下》记载伏羲功业最重:“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在这之后的典籍如《太史公自序》、《汉书》、《帝王世纪》、《修晋书诏》等,关于伏羲的记载越详细,伏羲功业越卓勋,在古帝王世系中的地位越高。这说明,在传世的古代典籍中,伏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神到帝,对伏羲的记载从凌乱到系统的衍化过程。认为历史上确有伏羲其人的观点自古即有,《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业:“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帝王世纪》把伏羲当作一个古帝,甚至将伏羲的出生地、所都之地、在位多少年都一一指出,谓其生于"成纪","都陈","在位一百一十年崩"。后人考证成纪在今甘肃天水,陈在今河南淮阳。今天水市还有伏羲庙等建筑群,淮阳则有伏羲陵等古迹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