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苏格拉底之死
第一次投票中,苏格拉底被以微弱的票差判定有罪,只要他花钱认错并赎买自己的罪过,他就可以重获自由;然而,他以自己无钱为由拒绝了学生们花钱为他赎过的请求,坦然的面对陪审团的五百位公民;等到第二次投票时,他再一次为自己辩护,为自己的精神助产术辩护,这样一来,就彻底激怒了陪审团的公民们,他,被判处了死刑,而且连赎买都不可以!法庭的审判落下了帷幕,苏格拉底进入了大牢之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他的学生们,竟然再一次显现神通,花钱收买了狱卒,要劫他出狱。在死牢里,苏格拉底为他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节课: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信条,哪怕法律本身就是恶法。在学生们不解的目光中,他饮下了毒酒,安静的睡去了……由此,为了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却在西方社会里传承了下来。他的徒孙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许多年后,有了布鲁诺等一批人为了真理而献身,才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你能说,这与苏格拉底的死没有关系吗?
4.为真理献身
哲人,人类精神世界里的无冕之王,胸怀着对无知者的悲悯情怀!苏格拉底用他的死,告诉他的学生们,要原谅无知者的无知,为真理献身,本就是哲人义无反顾的担当。他的死,只是一刹那间,可是历史却永远把这一刻定格住了,苏格拉底一生之追求,无不是希望人们能够独立思考、认识自己,面对一群无知无畏者,他没有选择屈服于大众的愚昧,而是坚持真理,坚持心中的追求,哪怕为了这个坚持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
这样的精神,是西方世界得以经历千年黑暗的中世纪之后依然能够掀开文艺复兴的帷幕,重新找回自由和理性,冲破宗教的桎梏,解放人性,带领人类走入新时代的关键所在!反观东方的哲人们,似乎多了些许圆滑,少了些许坚持,孔子对待“三季人”的态度便是最鲜明的例子,老子的不争、庄子的无为、道家的清净、释家的放下,似乎亦多是如此。于是乎,也就难得有人站出来戳穿众人的愚昧,毕竟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活,谁愿意为之呢?这就是愚昧依然得以大行其道、无知继续我行我素的一个重要根源,即文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