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有许多人是中原士族或名人的后裔。他们对先人业绩和家庭历史念念不忘,并将其写进族谱里,显示在堂号、堂联中。例如:林氏族谱称林氏是殷纣王时贤臣比干的后代,记述了比干因忠谏而被纣王杀害,其子被周武王赐姓名为林坚的情况;叶氏族谱记述了其祖先沈诸梁勤政爱民、靖难救危的事迹……至于客家的人口,通常说是4500—4700万。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客家人总数约在1亿左右。“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其中,海外客籍华侨华人500万左右,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有9000多万。如今,生活在中国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在国外,客家人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管身在何处,客家人都与河洛文化保持着血肉般的传承。
“根在河洛”的客家人,一直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客家人学说别种语言则可,丢掉客家话则不可”的祖训,一直本能地极为注意保持自己语言的本来面目。历来都认为自己的话是中原话,自己是中原人。河洛地处中州,是汉民族政治、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其方言在历史上曾为我国古代官话的基础方言。因此,河洛方言保存古语颇多。这与客家方言相同。例如,称太阳为“日”,称姐姐为“姊”,称吃为“食”,称好了为“好矣”,称很好为“肆好”,或“已好”。这些辞语都是古代的雅言,是古代正统文学所常用的词汇。又如,客家方言与河洛方言相同的词汇:“逢”曰“碰”,谓束缚坚甚者为“绷紧”;茎谓之“梗”;称兄曰“哥”,称筷子为“箸”,谓合算曰“划算”等等。至于客家山歌,则既保留了中原《国风》的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内容十分广泛。还有,客家人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都习惯冠以“中原”二字,比如外出经商或就业同乡,往往会把自己组织起来的多种团体,分别称为中原同乡会、中原同学会、中原诗社等等,有的甚至把自己开设的商店,也以中原命其名,如中原企业公司、中原饭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