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方法是转移比。这个指标背后的直觉很直观:假设甲乙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那么如果甲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有很多人放弃甲商品,转而购买乙商品。如果放弃甲商品的人数为A,转而购买乙商品的人数为B,那么B/A就是所谓的转移比。在实践当中,当我们看到这个比例足够高,就可以推论两种商品之间替代性较强,可以划入一个相关市场;而如果这个比例较小,则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较弱,不应该划入同一个相关市场。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发现当苹果涨价后,大部分放弃购买苹果的消费者都转而购买了梨而非橘子,那么就说明梨应该纳入案件的相关市场,而橘子则不应该纳入。应该说,相比于价格相关性,转移比排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因此在客观性上是相对较强的。不过,究竟多高的转移比才算高,才能判定两种商品高度可替代,这依然需要主观判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们就开发出了另一种相对来说客观性更强的方法——SSNIP分析。
SSNIP分析的全称是“一个数额不大但显著且非临时性的涨价”(SmallbutSignificantandNot-tran-sitoryIncreaseinPrice)分析。读起来非常拗口,但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却很简单:如果某个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垄断地位,那么它马上来一次涨价就一定会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么只能说明它现在垄断的市场还不能独立构成一个相关市场,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其他商品来回避涨价的影响。这时,为了完整界定相关市场,我们就需要将其他的商品加进来重新进行思考,看如果有企业完全垄断了这个更大的市场后,通过涨价是否可以获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大市场就是我们要的相关市场,否则,就需要继续加入商品,重复进行测试。以前面的虚拟案例为例,如果我们要用SSNIP对此界定相关市场,就可以先从苹果入手进行涨价测试,然后逐步加入梨和橘子,最终得出需要的市场。应该说,相比于价格相关性,及转移比等方法,SSNIP测试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首先,它在解释上比较容易。在采用这种方法后,人们不再需要纠结于争论到底价格相关性要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转移比要大到什么程度才算大,只要看涨价后的利润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就可以。其次,它可以尽可能回避划分相关市场时的武断性。由于SSNIP方法在操作上是由小到大,逐步加入考量的商品的,因此可以比较好地避免将相关市场划得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从而较好地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的性质,所以在实践中,SSNIP分析往往受到执法者和分析者的偏爱,在很多案件中都能看到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