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问世
日文版《南京大屠杀》完整收入了原作所附43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同时代出版社还出了一本点评解读张纯如原著的书,其中包括译者巫召鸿的注释和学者的解说,还有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这本书随后被翻译成中文。其后,日本曾有出版社计划翻译出版《南京大屠杀》一书,但没有成功。《南京大屠杀》日文版的译者巫召鸿是日本华侨后代,生于1951年,迄今持有中国护照。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1997年出版了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真相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英文原作名为《The Rape of Nanking》),震惊了世界。该书随后被翻译成中文,流传广泛。但是,在策划和实施“南京大屠杀”的当事国日本,由于特殊的社会氛围和政治压力,《南京大屠杀》日文译本却于1998年在出版过程中惨遭夭折,留下了长达10年的不可思议的出版空白。张纯如本人因长年受压而产生心理抑郁,于 2004年11月9日在美国吞枪自杀,以36岁的风华之年离开了这个真相莫辨的世界,令人惋惜。
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事件即将迎来70周年纪念。为了纪念历史走过的漫漫70年岁月,为了缅怀一位充满历史正义感和道德勇气的华人女性,更为了向日本社会提供一份完整的历史证言、打破沉寂10年的出版禁忌,由在日华侨巫召鸿翻译、日本同时代社出版的日文版《南京大屠杀》即将面世。据了解,译者巫召鸿是1951年出生在日本的老华侨,长年从事电脑软件工作。巫召鸿认为,自己的人格形成于60年代至70年代。那时候他听上一代人讲战争体验,几乎都是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东京大空袭、武勇传、特攻队、偷袭珍珠港等,却没有南京大屠杀。70年代以后,日本人的战争意识偏向于受害者意识,逐渐模糊了加害者的视野,掩盖了侵略者的立场。
1998年,柏书房曾计划翻译出版《南京大屠杀》一书。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版方欲为日文译本加上日本视点的注释、说明和批判文字,遭到张纯如本人反对,出版计划受挫流产。这起事件留下的后遗症是,《南京大屠杀》在此后10年里成为日本出版界的一个禁忌,没有人再出手涉及这一敏感的翻译出版话题。不过同时,日本却出版了不少订正、指责、说明、甚至批判原作的著作,如笠原十九司的《南京事件与日本》、同属历史事实派的本多胜一与妬村太一郎的对谈,还有全面否定原作的藤冈信胜、东中野修道所著《(南京大屠杀)研究》等。巫召鸿在“翻译出版经纬”中指出:“一本迄今尚未以日语文字形式在日出版的著作,却遭受到来自四方八面的如此集中的非难和批判,这是史无前例的。”为此,他希望日文版的出版能让更多人完整地读到这本书,并对原作给出真实的评价。同时代社的川上彻社长接受《中文导报》专访时,谈了该书日文版出版的曲折过程。川上彻在2006年末收到巫召鸿的来信,希望能在日本出版《南京大屠杀》。川上向出版界和新闻界的友人们征询意见,也了解了1998年的柏书房出版夭折事件,得到的回答多是劝他慎重对待,不宜再一次卷入事件中去。但川上读了该书的日文译稿,深深感到这是一部有魄力、有实力、有说服力的作品。川上表示,张氏原作揭露了大屠杀的本质,详细记载了大屠杀的方法、形态等实质问题,非常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