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赵顼简介 励精图治却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人物简介
宋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赵顼,原名仲针,宋朝第六位皇帝,英宗和宣仁圣烈高皇后所生长子。庆历八年戊子年四月十日戊寅(1048年5月25日)生于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神宗出生当天,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聚集成云。神宗于治平四年正月八日(1067年1月25日)至元丰八年三月五日(1085年4月1日)在位,当政共计18年,年号熙宁:熙宁元年正月一日(1068年2月6日)至熙宁十年十二月六日(1077年12月23日)、元丰:熙宁十年十二月六日(1077年12月23日)至元丰八年三月五日(1085年4月1日),年号使用17年。元丰八年三月五日戊戌(1085年4月1日)神宗崩殂于福宁殿,享年37岁,殡于殿西阶,庙号神宗,群臣上谥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乙酉,葬神宗于永裕陵。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加谥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崇宁三年(1104年)十一月,改谥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加谥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政治成就
灭夏之举
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宋神宗命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夏,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死,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启用人才
据《宋史》记载,赵顼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
当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
宋哲宗赵煦简介 少有大志,北宋最短命的皇帝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4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人物简介
宋哲宗赵煦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阴历十二月初七(阳历1077年1月4日),9岁时哲宗登基,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阴历一月十二日(阳历1100年1月23日)病逝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远因。宋哲宗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宣仁高太后对宋哲宗从策立之初,到临终嘱托,都可以说是相当尽心尽责,努力爱护和教育着这个小皇帝。但哲宗却因这种过分周到的呵护而感到窒息和束缚,所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便要急不可待地改弦易辙,去实行他所崇敬的父皇宋神宗的变法之政策。宋哲宗虽仰慕其父的敢作敢为,却比其父的经验和素质都要差,结果急功近利,适得其反。其事业心和实绩,其理想和现实能力,真的反差太大,陷入悲剧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