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份开始,经过初选和专家二次遴选,筛出纹路美观、质地坚实的优质松木,先进行烘干、防腐、防虫、木材表面碳化等处理,再采用数控技术机械雕刻加工,最后对国徽中的细节进行人工雕刻和打磨。这样,新国徽耐久年限超过原有国徽,使用期至少可以达到50年以上。此外,采用传统工艺上色的国徽红和国徽黄,让新国徽色彩鲜艳,不易褪色。
工作人员介绍,因建筑的限制,城楼上国徽的高度是固定的,尺寸大一点安装不上,小一点则气势不足。此次,经过精准测量后,新国徽的高度确定为2.67米,按规定比例宽度确定为2.48米,高、宽的尺寸精确到了毫米,实现了原规格复制。
工作人员介绍,天安门城楼悬挂的第一枚国徽是1950年设计制作完成的,并用纯松木制作。1951年5月1日,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的一枚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替换下来木质国徽,经过整修,由当时的天安门管理处保存。天安门城楼开放后,第一枚国徽在天安门城楼大厅展出,供游客参观。
1970年,天安门大修时,用纯松木重新制作了一枚新国徽,替换下悬挂了近20年的金属国徽。目前,这枚木质国徽已移至库房保存。将来是否能展出,还要经过专家进一步评估和修复才能确定。
知多一些:国徽的诞生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全国征集国徽图案。7月15日至26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陆续登载了新中国国徽的征集启事。征集启事公布一个多月,就收到应征国徽稿件112件、图案900幅。国徽应征的图案虽不少,但经过负责评选国旗、国歌和国徽第六小组和专家顾问审阅后,认为不能采用。不久,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分别带领一个设计组开展国徽设计。为了能在1950年国庆节挂上新国徽,两个设计组的专家和学者们经过近半年努力,各自完成了一幅国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