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厚黑”本质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较之于之前的道家思想,它更加深悟人类发展后的本性,讲究人伦天理。然而,从动物一路而来的人类本来就淳朴,暗合天机,无须如此,只是逐渐演变而成如今模样,只好再“朝花夕拾”,儒家较之道家,更显做作虚伪。
2、 从《论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条目无疑是自相矛盾的,那么人们怎样利用它立身社会呢?从现代的马克思哲学中我们知道了一个术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当时的社会关系已经相对高度发展(可证明厚黑初级阶段已经成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当人们对于不同环境的利益有了不同选择,从而衍生出不同应对方法。追求“厚黑”无非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互相矛盾的论语语录则可以随利益选择使用。而自此则可以证明儒家相较于道家,在此路上有了更优化的方法。
在此之后进入的封建社会中,古老的儒家厚黑学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乱世纷生,两晋时期,便又加入道家、佛家思想加以补充;唐代时期的中兴,是由于胡邦思想的掺杂;宋明两代,程朱理学取而代之。而清代之后的哲学思想,较之先秦,即使同为儒家,也颇显大相径庭。此正是有力的证明了笔者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人心的变化(复杂化),应运而生了不断进步的哲学思想,不断追求厚黑以求利益。简而言之,道家撷取自然人类的尖端思想发展以成;儒家贯通道家顶级观念发展成为儒家……以此类推。而此观点正好与前文摘取的李宗吾先生的话“我讲的《厚黑学》,自然是更偏了,其偏的程度,恰与王阳明“致知良”之说相等。”不谋而合。所以,整个中华文明的哲学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厚黑学的成长史,人们总是在成熟的厚黑体系上更进一步以适应人类发展和需求。当年的伤风败俗现在看来可能是审美需求,当年的道德败坏可能已经成了人之常情。不是人心不古,确也是人心不古,只是时代在发展罢了。而“厚黑学”也不再是个贬义名词。这不正好印证了当年老子所述的“周而行不殆”么。
厚黑学是什么,《厚黑学》一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精炼而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无与伦比的斗士,这种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