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在我国古代,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在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那么对于和尚、尼姑、居士这三种名称,大家能分得清吗?是不是都很熟悉,却又了解的不会太多?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这几个名称的由来。
1,和尚。是梵语音译,在印度的原意是“亲教师”,是指导我修学的老师,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人才能称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佛家弟子,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更不一定是佛教的出家男众,有资格的出家女众,也可以称为和尚。所以,和尚并非佛教的专用名词。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和尚一词,逐渐成为对出家人的专用称呼,大家管老僧叫老和尚,小沙弥叫小和尚,其实这是误传。“和尚”一词,最早见于汉文的,应该是石勒当年崇信佛图澄,而称佛图澄为“大和尚”,从这开始逐渐叫开的。在佛教律典中,往往不用和尚,一般用“和上”来区别流俗的错误。虽然和尚一词不合佛制,但到了现在呢,“和尚”已经演化成一种通称,只要能主持佛法、主持教学的出家人,都被称作和尚,大家也只能约定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