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表示,观致汽车95%的供应商是世界级公司,包括麦格纳斯太尔、大陆、博世、格特拉克等“大腕”供应商。在供应商与重要零件上的品质,与其他许多高端品牌汽车站在了同一起点上,这样的价格其实是物有所值。
那么这么高的定价到底是为了匹配自己较高端的品牌定位而为之,还是由于采购及运营成本过高,不得已而为之呢?三位专家均表示,观致本身应“不差钱”,但目前这样的“创新”的运作模式,是否导致成本过高无法降低车价,则只有观致自己清楚。但只要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定价高而有利润空间,为了提升销量,整车厂商一般会主动降价或变相降价,如果观致一直保持价格不动,很有可能是成本过高降不动,这比定价只是与市场预期有偏差更要命。
论衡之三:销售渠道能力是否是观致最致命伤?
尽管很多业内人士和媒体对观致颇为关注,但实际上,在消费者眼中,观致仍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品牌,要么略知一二,要么对其信心不足,相对于其曲高和寡的品牌定位,其在渠道建设方面是其致命短板?
“据了解观致现在只有四十家左右的4S店,目前的销售渠道确实偏少,现在经销商生意难做,在选择品牌的时候自然谨慎许多,更何况观致是一个新来者。如果4S店达到两三百家,营销上预计问题不会太大。”叶盛告诉记者。
李安定也表达相似观点:“在北京,路上很难看到观致汽车,由于4S店太少,就算有消费者有意要去了解这款车,也会因为当地经销门店极度匮乏而放弃。长此以往,薄弱的销售力或许会成为观致的致命伤。”
“事实上,观致车在宣传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包括在电视和地铁上,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大”,曾志凌甚至认为,“与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效果并不鲜明的宣传推广上,还不如适当降价惠以消费者,如雪佛兰的迈锐宝也是通过价格下调吸引消费者,才逐渐得到认可的”。
观致经销商渠道的建设难,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最致命的是其中高端的品牌定位,要求经销商在4S店的店面建设上有足够高的硬件要求,然而宝马的店面卖奇瑞的价,是非常难以赢利的。因此,在4S店普遍赢利困难的当下,一个弱势新进入品牌提出如此高规格要求来建新店,没有几个经销商会陪你观致玩。然而,观致又无法降低要求,要命的中高端品牌摆在那,观致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专家普遍认为,观致自己可能不差钱,因此,在自己可控的设计,采购,生产等环节可以用全球一流标准来建设。但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需要别人(经销商)花大把钱去赌博,难!如果观致在销售渠道建设上,更进一步,也有创新方法,比如象特斯拉一样,一开始就自己投资建设中心形象展示店,再主要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也许机会更大。毕竟这样的模式只要自己有钱就可以干,可控性高。遗憾的是,观致的“创新”,没有那么彻底,这种最终受制于人的“半”创新,反而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