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一衣带水的典故,现在大家知道了一衣带水的水指什么河了吧?它指的是长江。我们经常会说,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提到日本时,我们会经常用“一衣带水”,而提到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的时候却不怎么用呢?“一衣带水”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中国与日本隔着茫茫大海,在古代,并不能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因为,那个时候从中国渡海到日本,相当的困难,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通并不是很便利,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面就变得非常容易渡过了,于是,也可以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国与日本的距离十分的近。
“一衣带水”最早出自《南史·陈本纪》,原文为:“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建立了隋朝,史称“隋文帝”,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而偏安江南的陈后主却日夜与妃嫔、大臣们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致使朝政败坏,民不聊生,并且,陈后主对隋朝欲统一江南的举动,不以为意,认为隋军过不了长江天险。隋文帝想要灭掉陈朝,一统天下,于是就对担任尚书左仆射的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意思是说,隋朝与陈朝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长江的水面如同一条衣带那样窄,面对陈朝朝政败坏、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身为天下之主,“百姓父母”的皇帝,怎么能重视不管呢?隋文帝认为自己对陈朝老百姓生活状态的好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俨然是把自己当作天下之主,有灭陈之志。
《宋史·潘美传》中记载道:“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宋廷商议征讨江南之事,当时统治江南一带的是南唐政权,为了平定江南地区,宋太祖任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一同前往,大军进驻至秦淮,当时渡江的舟楫并未完全准备妥当,潘美为鼓励士兵渡江,说出了“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的话,后来,大军渡过了长江,果然平定了江南。明代学者归有光在《送同年李观甫之任江浦序》一文中说:“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定鼎,特以六合分为江浦,以为两县,而属之京兆(指当时的南京),盖以畿辅重地,不当为一衣带水所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属于扬州府管辖的六合县(今南京市六合区)分出一部分,置江浦县(今南京市江浦区),又将六合县与江浦县都改属应天府(今南京市)管辖,六合县与江浦县皆位于长江北岸,划入南京之后,应天府就跨越长江南北两岸了,因为南京是畿辅重地,不应当为一衣带水所隔。因此,“一衣带水”最早的时候,指的是长江这条河流。后来,一衣带水的含义进一步扩大了,形容两地之间虽然隔着江海,但是,就如同隔着一条衣带一样窄的水面那样近,从而,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中间的江面或者海面并不是不可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