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在感受地震强度的时候,往往会单方面的以震级为依据,但仅仅是这一个数据指标,是难以得出地震破坏力大小的。那些对人类造成伤害最大的地震其实都有共性,地震灾害主要都是由浅源地震所造成,而且,浅源地震又是陆地上占比达到95%以上的地震类型,从这个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常见性。除了汶川大地震,其实2010年的玉树7.1级地震,以及2011年的7.2级土耳其凡城地震,它们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浅源地震。
当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之后,很多人都会担心之后的时间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实际上,从发生的概率来说,一般震级并不小的地震之后,随之而来的都是多次余震,通常不会出现更大的地震。余震的强度一般都比主震更小,它们发生于不同时间的同一地点,且余震的持续时间甚至可以从几天持续到几个月。大陆板块彼此之间的移动,会在较长时间后导致压力累积,地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地壳下能量的释放。
可以肯定地是,截至目前,尚且没有任何现象、动物或专家能够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比如大家熟知的地震鱼和地震云,如果某次地震刚好看到它们,那无疑是巧合。放置在世界各地的地震仪有很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收集地震的信息,除了给人类带来重大破坏的地震之外,那些我们时常没有感受到的地震信息也会被捕获到。
虽然地震不过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但为了将其对我们可能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很有必要花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地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地震的预测,那自然是整个人类的福音。而在此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避险充分了解,这对于灾难发生时要如何应对来提升存活率特别重要。与此同时,房屋的修建也需要能够抵抗一定震级和破坏力的地震,这也是对自己的财产和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