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还从“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这也代表着从早期的青铜神树、黄金权杖等文物到今天更多的文物种类的突破,都证明这里曾经有着极为发达的文明色彩。但至今仍旧留有谜题的就是还没有文字的发现,虽然物件特殊,但没有文字证明,一切还得仔细考辨。
三星堆遗址为何在34年之后再次被挖掘?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表示:“一、二号坑所在区域得到了保护,抢救性发掘的迫切性便不存在了,三星堆遗址也就走上了主动发掘的道路。” 1986年的发掘之后,工作人员很长时间里都在消化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和二号坑的资料,并修复文物、整理报告。“三星堆那么大的城址,还有很多的课题需要去做。”文物的挖掘并不具有什么主动性,一切都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无论是地上文物还是地下文物,挖掘的第一原则是不能破坏文物的原貌,尤其是不能给文物本身造成什么破坏。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如果对此进行大规模挖掘,确实可能获得不少有价值的物品,但是考古还是要考虑诸多因素,并不仅仅只能靠着考古人的一腔热血。此前,郭沫若主持明定陵挖掘,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导致大量精美的文物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之中,这对于历史来说,就是一种破坏。此后,我国再次明确禁止挖掘帝陵,现在技术的不成熟,如果贸然挖掘,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