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未解之谜 >

悬棺迷尸,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2)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长按图片存图

 
 
    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在中国的南方是江南水乡,就是那么我们要面多的就是地势的低洼,还有就是丰沛的降雨,这个对于人来说是很有利的,可是对于埋葬先人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棺木要是在水里的话很容易腐烂,为了防止这样的一个情况,生活在龙虎山上的人就是想到了这个办法,只要是将这些棺椁吊起来就不会出现我们讲到的情况。在悬崖上开凿一个又一个的山洞,然后就是将这个棺椁还有那些陪葬品都放在山洞里面,在时间的流逝中,这些东西并没有破坏,现在我们看到了古人是用心良苦的。在我们这边的人大部分都是从中原迁过来的,我们也是叫做是客家人,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都是还有一些北方古人的习惯,我想这就是一种文明的传递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悬棺不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有,就是现在都是存在的,我们也是在传承着这个历史上的习惯,我不知道这个活动还可以有多久,但是我是希望我们的文明是可以一直传承下去的,这些才是我们的财富,这个财富都是不会随着时间消失的。
    悬棺葬地的选择必须依山傍水和船形棺的使用反映出悬棺葬起源于江河湖海的水居民族。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掌握的考古资料,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在我国悬棺葬年代中最早,且为古代越族之葬习。《汉书·严助传》:“越方外之地……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古代越人的经济生活“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被发文身……短褚不袴,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上述记载表明,我国古代越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与江河湖海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宗教观念产生以后,人们便根据鬼魂到另一世界去生活的幻想,将人的现实生活附加给鬼魂世界。因此许多民族的丧葬习俗都具有事死如事生的特点。基于这样一种宗教观念,古代越人便将悬棺葬地选在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人的生命虽已结束,然而死者的鬼魂与原先的社会群体尚继续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冥冥之中他依然与他的亲人在以前所处的地理环境中生活。船是我国古代越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福建武夷山的船棺是迄今为止我国悬棺葬中最早的葬具。白岩、观音岩保存较好的两具船葬全长3.5至5米左右,宽约0.55米、高0.6至0.7米。无论从形状、大小等方面来看,武夷山船棺均与闽北江河及闽南厦门等地沿海所用的木船和渔船相似。这种情况表明,船形棺最早很可能就是实用器物。悬棺的主人,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故称“僰人悬棺”。这以周梦云和美国学者威信长安等为代表。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对周梦云和美国学者的判断提出质疑:首先,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自春秋以来,或向滇西迁徙,或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过早地结束了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的历史。也就是说,僰人生活的时代,在公元前250年以前。其次,如果豆沙关悬棺所在是因河流下陷而成数百米高悬崖,这个过程没有几千年恐怕不能完成。陈一得反诘:历二三千年之长久。“任何坚硬木质,日射水浸,鲜不化为齑粉?”更何言骨骼完整,棺木纹理清晰。不得不承认,陈一得的反诘是有道理的。事实上,查考史籍,较僰人晚近一千多年生活在这一带的白僚、仡佬等民族也有悬棺葬习俗。“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于岩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元代李京《云南治略》、明代周汝成《炎檄纪略》于此均有记述。谁能说悬棺就不会是白僚、仡佬人的作品呢?悬棺之所以让人有神秘、魔幻的感觉,成为所谓“千古之谜”,最根本的原因是:悬棺到底是怎样“悬”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佥载》的书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尸棺先抬到悬崖绝顶,再悬索缘桩往下放。证之于悬棺现场所见,此说难以成立。试想,悬棺多在悬崖的半腰,距顶甚远,且多置放于崖部面的凹陷处,怎么“往下放”?在另一本《岭表纪蛮》的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设想:“筑土为台,运棺其中,事后台卸土撤,而棺乃独标岩际。”说的有些道理,同样以悬棺现场情况参证,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还有一说,即前面提到的周梦云的论证,其可以质疑处已由陈一得先生提出来了。“千古之谜”,有些费解,但费解与神魔不是一回事。

上一篇:西藏天葬,它的程序都包括些什么?

下一篇:悬棺之谜,这些棺木是怎样被放上去的?

相关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未解之谜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热点内容